关于疫情形势下高度重视当地建筑施工企业风险以及政策长效支持的建议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2023099
建议人:
主办单位: 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答复时间: 2023-09-0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疫情形势下高度重视当地建筑施工企业风险以及政策长效支持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疫情持续反复影响,我市建筑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造性开展了一系列标本兼治、守正创新、优化服务的工作,千方百计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保持全市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建筑业发展基本情况

2020-2022年,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68.4亿元,平均增长率为6%。其中202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15.5亿元,同比增长7.6%,总量位居全省第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2.8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GDP总量的7.8%。建筑业完成税收32.28亿元,同比增长0.05%。从经济指标来看,全市建筑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健康有序运行。

二、多措并举,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建筑业发展壮大的十二条意见》《关于加快促进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淄博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房地产业建筑业平稳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围绕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激发建筑市场活力,鼓励企业创优夺杯,克服疫情影响等,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去年4月26日,组织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通报表扬一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兑现了奖励资金2100余万元,对鼓舞行业士气,增强发展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坚持扶优扶强战略。龙头骨干企业是建筑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快培育骨干建筑业企业,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建筑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名录库,通报表扬综合实力强企、外出施工强企等措施,并在资质办理、评先树优、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实施强企战略,引导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优。2022年,骨干企业名录库50家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名录库20家企业共完成总产值992.6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1.67%,行业发展集中度稳步提升,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积极支持企业外出施工。成立了市建筑业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党委,指导企业加大外埠市场开拓力度。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对企业在外地市承建的项目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可按照规定享受本地奖励政策;对外出施工产值超过10亿元的,直接入选次年度骨干企业名录库。对外出施工业绩突出的20家建筑业企业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信用加分。2022年,我市共有95家企业在省外施工,完成出省施工产值203.19亿元;有7家企业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等海外市场施工,完成出国施工产值11.06亿元。

(四)提升企业政治荣誉感。今年初,包括新城建工在内的8家建筑业企业入选“2022淄博市综合百强企业”,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积极推荐荣获国家级奖项的建筑业企业项目负责人参选“淄博工匠”。在鲁中晨报、大众网等主流媒体设立了“擎起城市脊梁 聚焦建筑风采”专栏,大力宣传我市优秀建筑业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典型。

(五)积极推进金融支持行业发展。去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先后与建设银行、恒丰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驻淄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农联社淄博审计中心联合印发《关于落实金融支持服务建筑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积极推动金融与建筑产业融合,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三、下一步工作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结合全市建筑业发展实际和当前防疫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的态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重点引导全市建筑业企业把握疫情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窗口期,抢先进位、赢得先机、加快发展。

(一)持续提升行业发展信心。通报表扬一批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建筑业企业,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企业荣誉感。主动加强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外出施工联络站沟通联系,定期组织召开外出施工推进会,积极推动与央企强企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多方支持。优先支持本地企业主导,独立或组成联合体参与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为主的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强强联合、强专联合等方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增强BIM、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向智能型、科技型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监管,引导企业从传统建造施工模式,向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转型;支持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建立培育基地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满足转型人才需求。改革建筑用工制度,逐步实现建筑产业工人公司化、专业化管理,建立相对稳定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有效解决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

(三)加大金融赋能支持力度。定期调度驻淄金融机构支持建筑业发展情况,推动凭施工合同、应收账款、施工许可证融资贷款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加强政银企协作,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和贷后管理,加大对经营状况好、信誉佳的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建筑业企业加强新融资产品研究,积极利用信托、保险、基金、保理等渠道筹措资金。

(四)不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定期调度、督导和通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进落实情况,形成推动行业发展的合力。深入研究工程建设领域扬尘污染治理措施,科学分类、精准施策,降低对正常施工的影响。积极与法院对接,充分发挥“讼前调解”作用,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积极探索建立建筑业产业链,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引导建立产业链联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合作机制,最大程度凝聚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抱团发展。适时组织开展“柳泉杯”竞赛活动,提供相互学习交流机会,发扬工匠精神,增强精品意识。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支持,请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变化无穷,气势汹汹,横扫中华大地,令亿万国人忧心如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必然受到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疫情发生导致项目成本大幅增加。项目要在疫情下开工,就必须克服困难,严格做好防疫管理,导致增加防疫成本,工作效率降低。由于疫情期间供应链失衡、材料短缺,项目成本增加。疫情平稳后,大量项目迅速复工,人员、材料、设备等一系列资源将达到需求高峰,使供应链严重失衡,全行业资源紧张,使各种资源价格快速上涨。项目大面积开工之后,很大限度会表现出混乱、失衡的状态,无论是在项目成本上还是工作效率上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疫情出现导致项目施工进度大为迟滞。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建筑行业节奏被打乱,很多时候人员无法正常流动,进行施工,材料无法进行运输,建筑行业供应链陷于停滞。项目无法施工,项目无法推进,自然没有能够结算的工程量,回款也成空谈。在疫情防控背景之下,企业基本处于停滞运营状态,必然会对企业完成年度目标形成巨大压力。 (三)疫情使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度下降。根据行业需求,疫情对房地产企业销售影响巨大,回款压力沉重,去化压力显著增加,新项目开工力度大为减弱,导致那些以房屋住宅建设为主的建筑企业工程款存在一定回收风险,再者,由于政府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无论是基建新项目招标,还是项目发包速度,将大为放缓;在疫情和国内外经济放缓影响之下,工程建设投资将延后或者下马。这一系列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建筑业一度新签合同额度下降,那些资金短缺的中小型建筑企业面临一定信用风险。 (四)疫情发生导致建筑业产值和收入降低。建筑业属于劳动力密集性行业,疫情防控更加困难,大部分工程项目复工时间大为延后。而且,农民工作为建筑行业一线施工主要力量,在疫情影响之下,返程农民工数量大幅下降,建筑施工人员极为短缺,迫使某些项目工期不得不一拖再拖。鉴于建筑业工地人员聚集的现实情况,住建部门对复工提出了严格的疫情防控要求,使建筑企业复工变得越发小心谨慎,且政府要求建筑公司必须备的抗疫物资采购难度较大,减缓项目复工速度。综合以上因素,建筑业产值、收入已造成相当影响,产值下降成为必然。 综上所述,此次肺炎疫情是对建筑业整体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策略的一次免疫测验,必将会对建筑业造成一定影响,建筑企业发展会有一段时间的停滞。同时,疫情也检测了建筑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应对挑战能力。应对策略正确,自然顺利过关,应对发生失误,就会对企业影响较大。因此,此次疫情对建筑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会促进行业洗牌,这即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推动淘汰和加速升级的过程。面对挑战与机遇,建筑企业必须要深入思考,升级业务运营流程,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这才是常胜之道。 建议:为了应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危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其中包括一系列针对措施。比如,要求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减缓缴纳社保费等。但是就我市现状来看中小企业的纾困,从制度的精准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角度,仅仅依靠出政策远远不够,由此建议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本地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给予长效的政策和经济支持,特别对中小企业危机救助需要特别的法律关注。